那天巡山时撞见两个小弟子蹲在桂花树下拌嘴,忽然想起师父当年说的:“门派像棵树,根须扎实才能抽新芽”。咱们当家的得先理清楚三件事:
资源类型 | 常见误区 | 靠谱做法 |
药材储备 | 只囤名贵货 | 三七、艾草这些基础药材备足三季用量 |
武器养护 | 等断了才修 | 每月初八固定检查弟子佩剑磨损度 |
上次用后山野梨酿了三百坛酒,跟隔壁铸剑山庄换了批玄铁,这事让我明白:资源要流动才有活水。具体怎么操作?
比如有位弟子擅长剑法却不愿教人,可以私下找他谈心:"你看后山那棵百年老松,自己长得再高,不留点树荫给后辈,终究是棵孤木"。说完这话,第二天他就主动带师弟们练剑去了。
记得那年收了个天赋平平的小丫头,现在已是戒律堂最年轻的长老。育人这事儿,讲究个“三分浇水七分晒”:
阶段 | 重点 | 案例 |
入门三月 | 观察特长 | 有个小子总偷摸给武器刻花纹,后来成了符文大师 |
三年期满 | 定向培养 | 让爱算账的弟子管三个月的采买,结果省了两成开支 |
上回武林大会,我让弟子们抬了二十坛自酿梅子酒去,结果换回来三家门派的独家心法。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是人情世故。
那年暴雨冲垮练功场,我带着弟子们用断木碎石搭了个梅花桩阵,现在倒成了门派特色。处理麻烦要记住:“破船还有三千钉”。
危机类型 | 应急措施 | 后续处理 |
弟子出走 | 立即启动追踪小组 | 查明原因后调整门派管理制度 |
物资短缺 | 启用应急储备 | 开发替代品(如用竹剑暂代铁剑) |
去年腊八,厨房大娘带着小弟子们熬了三大锅杂粮粥,香得巡山弟子都提前回门。这才是“门派烟火气”该有的样子。
现在让大弟子每周给孩子们讲门派故事,他总爱添油加醋。不过无妨,“真味都在岁月里”,就像师父传给我的掌门令牌,边角都磨出了包浆。
晨雾又漫上青石阶时,听见练功场传来新弟子们的笑闹声。合上账簿走到廊下,正巧接住一片被剑气扫落的银杏叶,叶脉里依稀看得见整个江湖的春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