裹着厚围巾搓手时,你或许会好奇:地球上究竟有哪些终年不落雪的地方?这些银装素裹的秘境里,藏着怎样的故事?
在北纬66°34′以北,格陵兰冰盖如同巨大的银色盾牌,占全岛80%面积。这里的冰层最厚处超过3公里,储存着全球8%的淡水。每年9月,因纽特人会用传统工具逆戟鲸骨制成的雪刀切割冰砖建造房屋。
当飞机掠过喜马拉雅山脉,舷窗外连绵的雪峰在阳光下闪烁。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,每天会移动10-40厘米。藏族牧民说,这里的雪有七种颜色,其实是不同时间结晶的反光。
地区 | 年平均降雪量 | 特有物种 | 人类活动 |
北极圈 | 200-400mm | 北极熊/雪鸮 | 科研/原住民部落 |
喜马拉雅 | 1000-3000mm | 雪豹/岩羊 | 登山/朝圣 |
南极大陆 | 50-200mm | 企鹅/海豹 | 科考站 |
麦克默多站的科研人员告诉我,这里的雪踩下去会发出"咯吱"声,因为-80℃的低温让雪晶变得格外坚硬。他们用特制雪地车运输物资,轮胎纹路能防止在镜面般的冰原打滑。
采尔马特滑雪场的红缆车在雪松林间穿梭,当地向导会教你辨认雪层结构:粉雪层、冰晶层、融冻壳...记得在下午三点前下山,这时候的雪面经过日照会变得松软。
山脚下的木屋飘出奶酪火锅的香气,瑞士老人正在用百年松木修补雪橇。他们世代相传的秘诀是:用云杉树脂涂抹滑板底面,这样在压实的雪道上能提速15%。
乘坐贝阿铁路的列车穿越针叶林,窗外掠过的驯鹿群像移动的雪堆。雅库茨克的菜市场里,冻鱼直接摞在雪地上售卖,鱼眼珠冻成透明的冰珠子。当地人开玩笑说,这里的冬天连呼吸都会结冰——他们真的会把湿衣服晾在室外,水分瞬间凝结成冰晶落下。
鄂温克族牧民用桦树皮包裹鹿茸防冻,这种传统方法能让药材在-50℃保持活性成分。夜幕降临时,雪原上的极光如同被风吹散的绿色绸缎,猎户座的腰带星正好悬在冻土带的永久冰桩上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