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十点,我关掉办公室刺眼的日光灯,瘫在沙发上掏出手机。指尖刚触到那个画着烟花的图标,嘴角就不自觉扬了起来——这大概就是「烟花模拟器」的魅力,能让疲惫社畜瞬间穿越成夜空魔法师。
记得第一次打开游戏时,我盯着满屏的硝酸钾、硫磺粉参数直发愣。好在「手把手实验室」模式救了我:
现在我已经能闭着眼睛完成基础配方:
光效类型 | 推荐材料 | 燃烧时长 |
金色流星 | 镁条+碳酸锶 | 3.2秒 |
紫色银河 | 铜粉+钾盐 | 4.8秒 |
上周三凌晨,我猫在被窝里反复调整一组参数。手机屏幕映着黑眼圈,指尖在色温条上来回滑动——突然发现把钡元素比例调到37%时,原本普通的绿色竟然透出翡翠光泽。
现在我的设计本上记满了这类发现:
有次我把延时引信设置成心跳节奏,看着烟花「砰——咚——砰——咚」地在夜空绽放,突然理解为什么说烟花是「看得见的音乐」。现在每次设计都会打开手机录音功能,把喜欢的旋律转化成爆破间隔。
游戏里的「烟花协会」每天都会发来稀奇古怪的委托:
最难忘是跨年夜限时任务,要求用基础材料包在10分钟内设计出跨年倒计时。当我卡着23:59完成组装,看着自己做的数字烟花在游戏里准时绽放时,客厅窗外正好传来真实世界的爆竹声。
现在每次设计完烟花,我都会用游戏里的「定格瞬间」功能保存回放。上周把设计的樱花雨烟花上传到设计工坊,第二天发现居然有三十多个点赞,还有个叫「火药诗人」的玩家留言:「像是把整个春天装进了炮竹里」。
周末约了游戏好友在线联机,我们要尝试用双人协作模式复刻《天工开物》里的「三级连珠炮」。当两双手在虚拟工作台上调整同个烟花架构时,屏幕外的我也跟着屏住呼吸——这大概就是创作者之间独有的浪漫。
窗外的蝉鸣忽然变响,我才惊觉已经凌晨两点。保存好刚完成的七夕主题烟花,看着它在预览窗口旋转绽放,突然想起游戏里那个总坐在山坡上看烟花的NPC老头。他说过的话在夜色里格外清晰:「最美的烟花啊,永远在下一个点火瞬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