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夏天,我在游戏厅被个初中生用火柴人三连KO时,突然明白个道理——格斗游戏就像盖房子,地基歪了,招式再炫也白搭。
记得刚玩那会,我总把防御键当救命稻草死按着。后来才发现,完美格挡时的"叮"声,比任何大招音效都让人上瘾。
后撤步 | 躲上段攻击 | 像跳恰恰 |
侧滑 | 闪投技 | 要配合假动作 |
贴墙游走 | 诱敌深入 | 注意别被堵角 |
有次看大佬打出17连击,我连夜背下按键顺序。结果实战中,对手一个侧移就让我成了笑话。
民工连 | 下轻拳×2 → 前重腿 | 适合新人 |
破防连 | 投技取消 → 升龙 | 专治龟派 |
墙角杀 | 浮空追击×4 → 必杀 | 需要精确距离 |
上周决赛,我故意漏出破绽,对手果然上钩。这招是从《格斗游戏心理学》里学的,比练十小时连招都有用。
我在手柄上贴了个便签:"呼吸!"。有次被对手压墙角,瞥见这俩字,居然冷静反杀了。
周一/四 | 20:00-21:30 | 连招肌肉记忆 |
周二/五 | 19:00-20:00 | 防御反应测试 |
周末 | 随机匹配 | 实战录像复盘 |
窗外路灯又亮了,刚在训练模式里成功打出那个角落限定连。手柄微微发烫的温度,和当年在游戏厅搓招时一模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