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奔赴星海》:航天主题歌背后的故事

最近总能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句歌词——“穿越光年的孤勇,是亿万心跳的共鸣”,配上航天发射的混剪画面,看得人莫名眼眶发热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中国航天2023年发布的主题歌《奔赴星海》。作为一个常年混迹音乐APP的普通听众,我决定好好挖挖这首歌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藏在五线谱里的航天密码

第一次听到《奔赴星海》是在地铁上,前奏那段电子合成器的音色让我误以为要切到科幻电影原声带。直到人声出来才惊觉,主歌部分居然用了云南山歌的转音技巧,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像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“两弹一星”到空间站建设的跨越。

查资料发现作曲者陈锐是90后新锐音乐人,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特意在间奏加入了东方红一号发射时的无线电模拟信号声,那个‘滴——滴——’的节奏,就是中国航天的初心脉冲。”难怪每次听到2分18秒那段旋律,总会想起老一辈航天人挑灯夜战的纪录片画面。

歌词里的硬核浪漫

  • “牛顿定律算不尽引力,相对论里藏着永恒约定”——化用航天动力学原理
  • “整流罩分离的刹那,蒲公英终于遇见风”——火箭发射与自然意象的奇妙联结
  • “月壤封装的不只是岩石,还有李太白的酒杯”——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诗意对话

数据会说话: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细节

上线时间2023年4月24日(第八个中国航天日)
首发平台QQ音乐/航天科技集团官网同步发布
制作周期历时11个月(包含3次火箭发射现场采风)
人声录制特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参与和声

当《奔赴星海》遇见同类歌曲

在收集资料时,我顺手整理了近五年中国航天主题音乐作品对比:

《奔赴星海》《问天》(2021)《星链》(2020)
作曲风格电子融合民族元素交响乐为主流行摇滚
歌词侧重科技与人文对话航天发展历程未来科技想象
传播数据全网播放破5亿官媒重点推广短视频平台爆款

菜市场阿姨都知道的“航天战歌”

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刘婶,最近摊饼时总哼着“银河泛起粼粼波光”。问起来才知道,她儿子在文昌发射场当技术员,春节值班没回家,母子俩就靠这首歌传递思念。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效果,或许比任何专业乐评都更有说服力。

有次在公园遛弯,听见两个中学生争论:“最后那段高频和声绝对是鹊桥中继卫星的通信频率!”“不对,明明是嫦娥五号采样封装时的机械声波。”这种让科学知识变成年轻人谈资的魔力,大概就是主创团队最想看到的吧。

藏在耳机里的航天精神

自从单曲循环这首歌,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“星海奔赴者”:凌晨三点还在调试代码的程序员、实验室里记录数据的白衣身影、台风天坚持出诊的社区医生...原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,演绎着不同版本的《奔赴星海》。

现在经过航天桥总会多看两眼路灯——它们多像整装待发的火箭阵列,而川流不息的车灯,恰似航天人电脑上永不熄灭的屏幕光标。这首歌最妙的地方,大概就是让普通人也触摸到了星辰的温度。

《奔赴星海》:航天主题歌背后的故事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最新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