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写作社群里看到李桂成分享的十个写作技巧,特别适合刚拿起笔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的朋友。我整理了这些干货,加上自己的实践体验,咱们用聊天儿的方式唠一唠。
很多人以为写作必须像盖房子那样先搭框架,李桂成却说可以试试「先开枪再瞄准」。他带学生做过实验:两组人分别用传统大纲法和自由写作法完成千字文,结果自由写作组的完成速度快了40%。
传统方法 | 李桂成建议 |
写提纲耗时长 | 先写核心段落 |
容易卡在结构上 | 用碎片拼凑成文 |
就像吃火锅先涮肉片,把最有表达欲的内容先记录下来。上周我写游记时,先描述了山顶看到的云海,回头再补交通路线,发现整篇文章反而更有灵气。
李桂成在《写作入门指南》里提到,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「端起架子」。试试把初稿当成微信语音来写,完成后删掉多余的语气词,保留自然节奏。
写完大声朗读,这些地方肯定需要修改:
冷冰冰的表达 | 有温度的表达 |
天气非常寒冷 | 哈气在围巾上结出冰晶 |
她很难过 | 睫毛膏在脸颊晕开两道灰痕 |
李桂成总揣着巴掌大的线圈本,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五年。他说好素材就像超市试吃品,要随时抓住那些灵光乍现的瞬间。
在咖啡馆记下邻桌对话的片段,试着还原:
李桂成有个形象的比喻:初稿是生面团,修改才是烘焙过程。他带的写作班有个规矩——所有文章必须隔夜再改。
红色 | 删除多余内容 |
绿色 | 补充细节描写 |
蓝色 | 调整语句顺序 |
从最后一句倒着检查到开头,这个反常识的方法能跳出思维定式,我试过发现真的能揪出3处逻辑漏洞。
李桂成反对「等灵感派」,他书房挂着幅字:提笔就是修炼。哪怕每天写200字日记,也比等状态强。
每月对比三篇旧作,关注这些变化:
窗外的麻雀又落到书桌边的空调外机上,键盘已经蒙了层薄灰。要不今天就写到这儿?反正李桂成说过,写作最忌讳完美主义,剩下的,就交给笔尖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