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夏天,我跟着科考队参与了一场真实的岛屿攻防演练。记得那天海风裹着咸腥味扑面而来,望远镜里那座灰绿色的岛屿就像块发霉的蛋糕——潮湿、黏腻,又充满未知的危险。
冲锋艇在浪尖颠簸时,我的防水表显示水温只有14℃。按照《现代登陆战术研究》第三章的建议,我们提前6小时开始穿戴装备。防割作战服里要套两件速干衣,护目镜必须用防雾喷剂处理三次——这些都是用三箱压缩饼干跟海军陆战队老兵换来的经验。
地形类型 | 推荐靴型 | 负重上限 | 致命威胁 |
珊瑚礁滩 | V底防刺靴 | ≤18kg | 海胆刺伤 |
玄武岩岸 | 高帮登山靴 | ≤15kg | 湿滑跌落 |
红树林带 | 涉水鞋+绑腿 | ≤12kg | 毒水蛭 |
当时没人告诉我,农历十七的潮差会达到2.8米。我们的橡皮艇被退潮困在礁石区,不得不抱着30公斤装备涉水。海水漫过腰际时,战术背心的浮力差点把我掀翻——这个细节《岛屿作战手册》第45页只用小字提了一句。
岛上第3天,我的水壶盖被好奇的椰子蟹拖走了。这畜生可能不知道,它偷走的是我最后50ml淡水。后来在《热带岛屿生物图鉴》里看到,这种甲壳类的钳力能达到300N,足够夹断小指骨。
生存物资 | 推荐存放方式 | 天敌清单 |
压缩饼干 | 铁盒+真空包装 | 老鼠/蚂蚁/海鸥 |
急救药品 | 防水袋+锡纸 | 高温/湿气 |
电子设备 | 防潮箱+镁棒 | 盐雾/沙尘 |
原住民教我们用棕榈叶编遮阳帽时,老张非要显摆他的战术头盔。结果正午阳光直射下,他的头盔烫得能煎鸡蛋。而我的棕榈叶帽不仅透气,还在暴雨天当过渡水容器。
总攻那天气温38℃,湿度93%。我握着发烫的枪管,突然想起登岛时那个被浪打翻的菜鸟。此刻他正猫腰穿过灌木丛,动作已经像极了《海军陆战队生存指南》封面上的剪影。远处礁石区传来涨潮的轰鸣,混着几声模糊的战术口令,消散在咸湿的海风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