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史前时代指文字记载出现之前的历史阶段,约从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延续至公元前16世纪商朝建立前。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孕育的关键阶段,留下了丰富的考古遗存和文化密码。
中国史前时代可分为三个阶段:
1.旧石器时代(约200万年前-1万年前):以打制石器为标志,人类以采集、狩猎为生。代表性遗址包括云南元谋人(距今约170万年)、陕西蓝田人(约80万年前)及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(约70万-20万年前)。
2.中石器时代(约1万年前-8000年前):过渡阶段,出现细石器和原始农业萌芽。
3.新石器时代(约8000年前-前2000年):磨制石器、陶器、农业与定居生活兴起,形成多元区域文化。
1.黄河流域:
2.长江流域:
3.辽河流域:红山文化(前4700-前2900年):内蒙古与辽宁地区发现祭坛、女神像和玉龙,反映宗教与王权结合。
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,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逐渐衰落,中原地区进入二里头文化(前1900-前1500年),青铜器、宫殿基址的出现标志着夏王朝的诞生,中国史前时代随之终结,步入文字记载的文明纪元。
中国史前时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源头,各地域文化如“繁星闪烁”,最终汇聚为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体系。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认知,揭示着先民在生存挑战中创造出的智慧与辉煌。